邮件: 用户名: 密码:
  • 长江网首页
  • 英文版
  • 加入收藏夹
  • 新闻   |   宽频   |   网摘   |   影视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文学   |   动漫   |   贴图   |   家居   |   访谈   |   美食   |   交通   |   房产   |   娱乐星空   |   江城警讯网   |   武汉文明网
    论坛   |   博客   |   网论   |   时尚   |   天下   |   动物   |   两性   |   汽车   |   科技   |   古玩   |   旅游   |   言语   |   购物   |   游玩   |   区局   |   长江无线   |   武汉交管网   |   武汉汽车网
    现在位置:>> 首页 >> 创新武汉 >> 评论解读

    自主创新:迈向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

    2021-07-15 16:46    【查看评论】 【字号: 】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长江网讯  据《中国经济时报》消息:“人们怀着崇拜与恐惧交织的复杂心理迎接中国突然崛起为全球贸易大国这一事实。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前景的非理性狂热促使投资者们与中国企业争抢市场份额,而不去关心这些公司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同时,对中国的经济成就及潜力过分估计也掀起了恐惧之心。这些反应都是错误的:他们忽视了中国经济神话中的缺陷。”

      GEORGE J.GILBOY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文章说,“几乎无一例外地,中国企业特别侧重和政府官僚体系中的官员们发展特殊关系,拒绝行业协会和扩大自身同盟,把规模化和多元化当作发展良方,注重短期效益,摒弃长期性技术研发和传播。中国企业仍持续依赖引进技术和进口零部件——严重限制了其在技术和贸易方面发挥更大潜力获取多方利益。”

      GILBOY不是一个扎在书房、埋头资料中的学者,自1995年至今他在北京一大型跨国公司做高管,尽管他有麻省理工学院(MIT)国际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头衔。

      上述说法尽管尖刻偏颇,但自主创新不足确是事实。

      目前,中国已是主要资源消耗量的世界第一大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从2002年至2030年,全球新增能源需求的21%来自中国。2004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50%。官方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约达70%。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中国的情况恰好相反。

      我们自己也不是对自身问题一无所知。“自主创新”就是政府开出的一剂有针对性的良药。中国正谋求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型国家转变。

      内涵

      “自主创新包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3个方面,从技术能力演进发展来看,就是从生产能力发展到投资能力,再到创新能力的演进过程。”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这样解释自主创新的内涵。

      穆荣平认为,可以从技术能力演进的三个发展阶段,也就是从生产能力发展阶段到投资能力,到创新能力这样一个演进过程来看自主创新。

      生产能力阶段,企业能够使用技术生产,能够做一些非常小的生产上的改进。在这个阶段上做的一些渐进式的创新活动,对应的是引进消化再吸收。

      投资阶段,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引进消化吸收的一些生产工艺进行一些改动,以提高产品质量。这个阶段对应的是技术集成,也就是集成创新。

      在创新阶段,是完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技术。这个阶段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发展的最高阶段。

      当我们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到完全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根据我们对于技术发展规律的理解来创新阶段,我们就从发展中国家走到了发达国家阶段。

      穆强调,自主创新强调的是以我为主,系统集成,但是它不是封闭,不是一切自力更生。

      部署

      “国家创新体系是从事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机构、体制安排、运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实验室、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学普及、技术推广和技术中介组织等。国家创新体系既有基础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既有民用技术研发,也有军用技术的研发,既有国有企事业单位,也有民营企业和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说。

      从中央政府层面来说,国家创新体系早就已经着手创建。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已经明确,要解决好五个方面问题:

      第一,要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瓶颈问题,特别是要把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放在优先的位置;

      第二,把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我们提高产业竞争的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

      第三,把发展生物科技作为重点,把生物科技在农业、工业、人口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作为重点;

      第四,加快发展航天和海洋科技,利用航天和海洋资源;

      第五,加强基础资源和前沿资源,特别是交叉学科的资源利用,加强科研技术的基础和后劲。

      与此相应,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围绕自主创新而开展的6个方面工作:

      一,制定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关专项规划,加强对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统筹部署。

      二,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实施自主创新专项,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启动若干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中科院自主创新三期工程,建设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中心。

      四,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加快利用高科技改造产业作为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组织实施下一代互联网、宽带、通讯网络、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等高技术产业重大专项。

      五,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体系建设。

      六,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的创新,实现关键领域突破。包括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在三峡的配套设备、超高压成套设备,以及资源勘探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研制开发。

      重点在企业 关键在制度

      提及自主创新,很容易使人想到关系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例如人们熟悉的“两弹一星”。中国政府集举国之力,在应用已知技术攻克尖端项目上屡有建树固然可喜,然而,企业自主创新是中国最大的缺憾和担忧。

      这是无法完全由政府规划和设计的自主创新过程。如果不是市场肯定了微软,谁也无法塑造出成功的盖茨;如果不是市场培育了INTERNET,谁也无法制造出网络雄霸世界的今天。美国的硅谷有3200多家公司,雇佣了200万人,绝大多数都在做一些尖端的技术。据估算,硅谷公司的价值总和在1万亿美元以上。而“硅谷之魂”,就是不休止的自主创新过程。

      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科技自主创新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七大因素制约我国企业自主创新。

      一是我国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二是激励制约机制不完善、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这是阻碍企业进行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因;

      三是缺乏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技术市场不健全,这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外因;

      四是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相关的政策环境不完善;

      五是近半数企业遭遇知识产权纠纷;

      六是产学研缺乏沟通;

      七是我国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

      著名经济学家波特在其1990年的著作《论国家的比较优势》中,把创新和发展能力作为一国经济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并从更深层次上,把完善的经济制度归纳为确保自主创新的前提。历史的经验证明,近现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兴衰无一例外地与技术创新相关联,而技术创新优势的前提是制度优势。

      17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自由市场制度和知识生活的市俗化,催生以航海、能源和通信为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英国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世界经济主导地位;而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宗教狂热则扼杀了创新。到20世纪前半叶,美国开发出了新型职业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和金融市场制度,在技术创新上迅速超越英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技术创新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制度和产业政策转型的比较。比如日本的产业政策集中于新材料、软件、环境和生物等基础部门,而美国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实行了全面开放、取消许可证管理等非排他性措施,其结果反而是信息产业在美国的持续繁荣。

      惟有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理解政策的实质性含义,明确政府角色和市场角色,才能使政策发挥最大功效。

      “自主创新”不仅仅是一项国家战略,更是与普通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进程。
    欢迎进入长江论坛“新闻时评”发表评论或发起投票 新用户在此注册 时尚伊人
    【发表评论】 【字号: 】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表的评论                           更多评论
     发表新的评论
    Top↑
           大江园南苑            防脱生发专家      武汉地产集团
      
    长江广告 更多  
    长江互动传媒网 武汉综合新闻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27-85779997 027-82781258
    长江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4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