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武汉晨报 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东线工程下月中旬即可贯通。江底隧道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挖掘过程中会不会突然进水?如何确保施工安全?前日,记者深入地下20余米,探秘“长江第一隧”。
记者“入地”20米探访“长江第一隧”。 记者詹松 摄
为保证施工安全,长江隧道工地现场平时门禁森严,设有数道门卫,没有市政府的批准,可以说“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24日市建委组织重大城建项目采访团深入“禁区”探秘,记者得此机会入地20米,来到隧道施工现场。
地底铺铁轨 “小火车”送货
在武汉理工大三层楼校区操场武昌工地现场,记者随团走下一段狭窄、陡峭的铁梯,下到一座深达20余米、与一篮球场大小相仿的巨大竖井里,最终下到20米深的隧道底下。竖井里无论白天黑夜,都亮着斗大的白炽灯。
与预想的不一样,隧道并非笔直挖过去的,无法一眼望穿。沿隧道右侧步行道向盾构机方向走,明显感到隧道在下坡。施工人员称,隧道在到达长江中心之前一直在下坡,还要降数米,然后再爬坡,回到汉口市区。
记者注意到,长江隧道底部铺设有铁轨,工作人员乘着“小火车”往隧道内运送水泥浆、管片等。
层层保护 “滴水不漏”
与很多隧道“滴水”不同,长江隧道内显得很干燥,管壁上也少见漏水的痕迹。原来,隧道做了“三重防水”:每个管片接合处套上橡胶套,挤实后横竖丝丝相扣;管片外刷上3层防水涂料,让管片形成一个整体;在管片外的缝隙中填注水泥砂浆,凝固后可防渗。
中铁隧道集团联合体总工程师曾垂刚介绍,东线盾构机已走完了所有“险关”,如过武大铁路线、江中水压最高处、岩石层、密集建筑群等,要严把最后风险。预计东线地老虎下月中旬可“出洞”,西线地老虎要比东线晚40天左右,预计明年3月上旬“出洞”。
责编:陈珂